协会要闻 News

协会要闻

首页> 协会要闻> 重大新闻

人民政协报: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国网浙江电力以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发布者:陈丽莎 发布时间:2018-03-08

  政协报.png


   新时代,新作为。眼下,浙江正迈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能源生产消费革命新态势,在创新变革中谋求电网领先发展:目前,浙江已建成“两交两直”特高压主干网,全省供电可靠率达99.956%,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9.958%,电网输电、供电和受电能力全面提升,均处国内领先水平;浙江电网2017年累计消纳清洁能源981亿千瓦时,是全社会用电量23.4%,是全国唯一实现新能源全消纳的省份……

 

  新时代,新要求。国网浙江电力提出,要建设具有卓越竞争力的国际一流现代能源企业,围绕各项改革要求,从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入手,深入推行“最多跑一次”,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持续健康发展,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改革农村供电服务模式,为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综合能源服务。

 

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体系浙江企业群众用电“最多跑一次”

 

  自20172月起,浙江开始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助推各地各部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通过让数据“多跑路”,换取群众和企业少跑腿。时隔一年,浙江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各领域改革的蓝图已然铺开。

 

  国网浙江电力积极响应政府改革要求,借助“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和智慧城市建设契机,加速推进供电服务转型,通过办电做减法、服务做加法,分批分步实现群众企业办电“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

 

  浙江温州瑞安市源田家庭农场是温州地区最大的水稻种植基地。“高压增容业务好几年前办过一次,得带着资料去电力营业厅办手续,证件带不齐的话还得来回折腾好几趟。”该农场负责人项宝荣表示。如今,客户只要在手机上下载掌上电力APP,填写基本信息,上传相关资料,提交办电申请,就可以坐等工作人员主动预约上门服务了。

 

  “我跑你不跑”成为国网浙江电力推行“互联网+供电服务”过程中的自我写照:推广供电服务“快响”作业模式,建设集预约派单、跟踪督办、智能互动为一体的快速响应和服务质量管控平台,构建“线上全天候受理,线下一站式办电”的智能互动服务新体系,确保客户的需求真正得到快速响应。

 

  国网浙江电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实现了所有居民用电和企事业单位日常用电等16类业务“一次都不跑”,企事业单位相对复杂的5类办电业务“最多跑一次”。2017年,浙江有148万笔居民和6.1万笔企业办电业务做到了“一次都不跑”。

 

  破除内部业务壁垒只是第一步,国网浙江电力还将“最多跑一次”的触角伸向政务和公共服务领域。家住浙江衢州市衢江区大洲镇狮子山村的傅国华买了套二手商品房后,只跑了一次,就把房产和电力、自来水、燃气等一并过户了。而以往,则需往返5次,两周左右时间才能全部办完。

 

  这样的办电体验,得益于国网衢州供电公司和衢州市政府试点联合推出的居民房产交易和电水气联动过户服务。经探索,国网浙江电力与浙江省住建厅正式联合在全省全面推广该项服务,这在全国尚属首次,跑出了全国“第一速度”。2017年,在浙江,已有1.8万位像傅国华这样的普通居民享受到了“联动过户”跑一次的便捷服务,体验到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带来的各行业打破专业壁垒、信息互联互通的高效和便利。

 

  2018年,国网浙江电力将完善线上交费功能,推广个性化增值服务产品,探索构建新型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并深化办电“最多跑一次”,推进全过程资料电子化,试点业务“零证”办理,推动与政府公共服务信息互联互通。

 

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浙江企业减成本提“亩产”

 

  今年年初,浙江省政府发布《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深化企业评价和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这一改革举措被认为是对“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响应。作为基础性行业的电网企业,国网浙江电力主动担起央企责任,积极行动,以改革创新为手段,为企业节能减排降耗,助推浙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杭州朝阳橡胶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货车轮胎生产企业,年产轮胎约680万套,年用电量约3.6亿千瓦时。朝阳橡胶副总经理蒋志强算了一笔账,公司一半的年用电量可通过电力交易平台直接向发电企业购电,每千瓦时可便宜4分钱,一年大约能节省电费700多万元。“按每生产一套轮胎耗电40千瓦时左右计算,直接交易能帮助我们降低每套轮胎生产成本约1元钱。在竞争激烈的轮胎行业,这1元钱就有可能影响我们好几个点的销售。”

 

  在全国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的大背景下,浙江经济不断发力供给侧,为企业降本增效。国网浙江电力积极配合浙江省委、省政府,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累计帮助浙江企业减轻用电成本近百亿元,其中国网浙江电力承担了35.8亿元。

 

  浙江从2016年开始推出电力直接交易试点,国网浙江电力坚定拥护改革,主动参与改革。2017年,国网浙江电力深度参与电力市场建设,成立省电力交易中心,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发电企业分别在浙江、北京电力交易平台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开展了2017年浙江电力直接交易,受益用户5.8万户,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约30亿元。此外,国网浙江电力还全力配合完成输配电价改革,将输配电价改革腾出的空间全部用于降低浙江工商业用电,全年降低企业用电成本62亿元。积极开展跨区域省际富余可再生能源电力交易,对自备电厂关停后企业用电、船舶岸基设施用电、燃煤(油)锅炉电能替代改造后用电等给予扶持,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约7.8亿元。

 

  据浙江省规定,电力直接交易优先支持高技术企业、战略新兴产业,台州的吉利汽车路桥生产基地便是其中的受益者。国网台州市路桥区供电公司的员工在2017年帮助企业完成了节能改造,核算了直接交易的电量。基地动力能源科科长郑海兵说,新电改政策帮助他们年节省用电成本支出100多万元。

 

  通过综合分析制订最佳用电方案,促进节能增效,也是国网浙江电力为企业减负的有效实践之一。

 

  宁波杭州湾新区弘亚铝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光琪在收到每月电费清单时总能惊喜地发现,仅电费支出一项,公司就省下了2.9%的生产成本。

 

  这正是国网宁波供电公司杭湾分中心实施优化企业用电方案带来的实惠。根据企业的问题反映,杭湾分中心用电检查班积极寻找“病根”,为其出具系统性的优化用电建议,舍小利,算大账,为企业减负、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浙江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4570亿元,同比增长16.6%。规模以上工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3.7元,低于全国的85.3元。国网浙江电力助力企业在“轻装简行”中享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浙江经济释放创新活力,迈向高质量发展。

 

统筹城乡电网发展 浙江乡村用电比肩全国大部分城市水平

 

  浙江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发达,是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最小的省份。国网浙江电力积极改善农村电网基础设施,改革农村供电服务模式,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浙江,70%的面积是山地丘陵,要发展必须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为了让1800多万农村百姓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均等的电力服务,国网浙江电力致力于改善农村电网面貌,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留住了绿水青山,也给百姓搬来“金山银山”。

 

  去年9月,浙江完成全省3014个中心村的电网改造升级任务,中心村电网供电可靠率99.931%,高于国家要求;年平均停电时间6小时,也远超全国农网平均水平,可与全国大部分城市媲美。

 

  截至201712月,浙江乡镇供电所收到低压故障报修次数同比下降18.8%;达到现场的时间由42.3分钟缩短至33分钟。缩短的不仅仅是9.3分钟,而是服务者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更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差距。

 

  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城乡基础设施差距越来越小。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和农村新经济成了越来越多农民的选择。

 

  “镇上电网改造后,家门口整洁了,空调开得再多电都带得动,我也把店里重新装修了一遍,好迎接新客人。”杭州市余杭区大径山生态农庄的吴美鸿说,十里八乡的村民们“握”着山里的美景和野味争相投身旅游、餐饮、住宿行业,“现在我们可不比城里差,每到周末,城里人都往咱农村跑呢!”

 

  针对不同乡镇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的差异,国网浙江电力“一镇一策”进行差异化供电服务,因地制宜推行简单实用的配电自动化,以支持各种新能源的接入和消纳,提高配电网适应性。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发展,优化配变台区布局,整治农村电网安全隐患。

 

  在助力“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国网浙江电力全面开展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一镇一方案”编制,高质量统筹城乡发展。目标到2019年底前,浙江1191个小城镇全部完成环境综合整治,为区域转型升级腾挪空间。届时,浙江所有乡镇都将实现环境全面改善,服务功能持续健全,乡容镇貌大为改观,产业发展不断提质。洁净宜居、诗画风情、特色鲜明的小城镇将成为人们向往的幸福家园。

 

  未来五年,浙江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网浙江电力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弘扬红船精神,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以“推动再电气化,构建能源互联网,用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电力需求”为企业使命,更好服务浙江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的经济转型升级,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富民惠民安民行动,为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提供坚强可靠的能源引擎,以高质量发展满足浙江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来源:《人民政协报》2018-03-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