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委会工作 Research
首页> 专委会工作> 专委会工作
浙江省电力行业节能环保报告(2016年度)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8-03-08
浙江省电力行业节能环保报告
(2016年度)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
浙江省能源局
浙江省电力行业协会
二〇一七年八月公布
目 录
前 言
2016年,浙江省电力行业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落实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行动计划,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电能供应,为建设“两美”浙江做出新的贡献。2016年,全省电力消费增长明显提高,全社会用电量为38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98%,电力总装机达8331万千瓦。人均用电量6929千瓦时,人均装机1.49千瓦,均居沿海省市前列。
浙江电力行业加快清洁电源建设,积极发展核电、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建成投产仙居抽水蓄能电站,建成投产174万千瓦光伏发电,有效推进中广核苍南核电站前期工作。全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8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63%,占浙江总发电量27.98%,其中光伏发电量22.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9.90%。加快智能电网升级,建成投运灵州—绍兴±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基本形成“两交两直”特高压为骨干、主网架南北贯通、东西互供、交直流互备的坚强智能电网,跨省跨区域电力资源全面优化配置能力进一步加强。持续加快存量电力设施的高效化、清洁化改造,继续推进煤电的节能改造和超低排放改造,采取多种技术手段进行电网节能改造。2016年浙江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供电煤耗为298克/千瓦时,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4克/千瓦时,电网综合线损率为4.19%,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较全国电网平均水平低2.28个百分点,节能成效显著。
为全面落实“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方便社会各界较全面的了解浙江省2016年电力行业节能环保情况,现将《浙江省电力行业节能环保报告(2016年度)》予以发布。
1.1 电源规模
2016年,浙江发电装机稳步增长,电源结构进一步优化,电力供应能力充足,未发生错避峰、负荷损失及弃风弃光情况,截止年底全省电源装机容量8331万千瓦,净增173万千瓦。
2012-2016年浙江省电源装机容量见表1-1,2012年、2016年浙江省电源装机结构见图1-1。
表1-1 2012-2016年浙江省电源装机容量
单位:万千瓦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
火电 | 4705 | 4994 | 5745 | 6231 | 6062 |
其中:煤电 | 3678 | 3688 | 4271 | 4606 | 4629 |
气电 | 517 | 809 | 1054 | 1228 | 1228 |
其他 | 510 | 497 | 420 | 397 | 205 |
非化石能源 | 1538 | 1572 | 1757 | 2030 | 2391 |
其中:水电 | 984 | 986 | 995 | 1002 | 1154 |
核电 | 440 | 440 | 549 | 657 | 657 |
风电 | 40 | 45 | 73 | 104 | 119 |
太阳能 | 1.22 | 18 | 50 | 164 | 338 |
生物质能 | 73 | 82 | 90 | 103 | 122 |
海洋能 | 0.39 | 0.39 | 0.39 | 0.39 | 0.41 |
合计 | 6170 | 6484 | 7412 | 8158 | 8331 |
其中:省统调 | 4049 | 4325 | 5128 | 5648 | 5717 |
注:表格数据来源于浙江省统计局。
图1-1 浙江省2012年、2016年电源装机结构图
1.2 电网规模
浙江电网进一步加快主网架构建,发展现代化、高度自动化的配电网,实现电网协调、智能发展。2016年8月24日,随着灵州—绍兴±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运,标志着浙江已正式形成浙福、淮沪、宾金、灵绍“两交两直”特高压骨干网架,强大的电力传输能力实现了能源互联互通、资源优化配置。2016年,浙江电网新开工110千伏及以上工程138个、线路长度2425公里、变电容量2470万千伏安,投产110千伏及以上工程144个、线路长度3428公里、变电容量2613万千伏安。
2012-2016年浙江电网规模见表1-2。
表1-2 2012-2016年浙江电网规模
单位:座、万千伏安、公里
电压等级 | 电网规模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1000千伏 | 变电站数目 | / | 1 | 3 | 3 | 3 |
变电容量 | / | 600 | 1800 | 1800 | 1800 | |
线路长度 | / | 354 | 1186 | 1186 | 1186 | |
500千伏 | 变电站数目 | 33 | 34 | 36 | 39 | 42 |
变电容量 | 7025 | 7265 | 7665 | 8505 | 9205 | |
线路长度 | 7019 | 7262 | 7708 | 8426 | 8626 | |
220千伏 | 变电站数目 | 252 | 263 | 284 | 292 | 304 |
变电容量 | 9549 | 10236 | 11238 | 11943 | 12678 | |
线路长度 | 14092 | 14726 | 15240 | 16250 | 16813 | |
110千伏 | 变电站数目 | 1073 | 1119 | 1168 | 1214 | 1280 |
变电容量 | 9298 | 10130 | 11027 | 11671 | 12519 | |
线路长度 | 20093 | 20990 | 20366 | 22816 | 24016 |
1.3 电力生产与消费
1.3.1 电力消费情况
2016年,浙江用电需求快速增长,全社会用电量38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98%;全省最高统调负荷6548万千瓦,同比增长11.93%;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占全社会用电比例分别为0.67%、72.68%、13.31%、13.34%。
2012-2016年浙江最高负荷及用电量情况见表1-3-1,2012-2016年浙江用电结构见表1-3-2,2015年、2016年浙江用电结构见图1-3-2。
表1-3-1 2012-2016年浙江最高负荷及用电量
单位:亿千瓦时、万千瓦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
全社会用电量 | 3213 | 3453 | 3506 | 3554 | 3873 |
全省最高负荷(统调) | 5044 | 5463 | 5774 | 5850 | 6548 |
表1-3-2 2012-2016年浙江用电结构
单位:亿千瓦时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
第一产业用电量 | 21 | 24 | 23 | 24 | 26 |
第二产业用电量 | 2449 | 2598 | 2652 | 2638 | 2815 |
第三产业用电量 | 349 | 391 | 409 | 448 | 515 |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 392 | 440 | 421 | 444 | 516 |
图1-3-2 2015年、2016年浙江用电结构
1.3.2 发电情况
2016年,浙江总发电量31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0%;全省非化石能源总发电量8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63%,占浙江总发电量27.98%,其中:风电发电量23.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68%,太阳能发电22.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9.90%。
2012-2016年浙江发电量见表1-3-3,2012年、2016年浙江发电量情况见图1-3-3。
表1-3-3 2012-2016年浙江发电量情况
单位:亿千瓦时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
火电 | 2273 | 2393 | 2340 | 2222 | 2374 |
其中:煤电 | 2070 | 2164 | 2068 | 1969 | 2105 |
气电 | 127 | 146 | 182 | 156 | 157 |
其他 | 76 | 83 | 90 | 97 | 112 |
非化石能源 | 612 | 593 | 625 | 809 | 895 |
其中:水电 | 220 | 191 | 203 | 229 | 274 |
核电 | 346 | 346 | 354 | 496 | 504 |
风电 | 8 | 10 | 13 | 16 | 23 |
太阳能 | 0.09 | 0.76 | 2.59 | 7.65 | 22.17 |
生物质能 | 38 | 45 | 52 | 59 | 71 |
海洋能 | 0.07 | 0.07 | 0.07 | 0.07 | 0.07 |
合计 | 2847 | 2941 | 2913 | 2972 | 3198 |
其中:统调 | 2100 | 2185 | 2121 | 1993 | 2126 |
注:表格数据来源于浙江省统计局。
图1-3-3 2012年、2016年浙江发电量情况
1.3.3 地方热电联产情况
2016年,浙江通过出台自备燃煤热电厂整体关停配套优惠电价政策、燃煤热电综合改造考核办法、定期考核报送制度等多项管理文件扎实推进地方热电改造,加快地方热电联产行业信息化、清洁化、高效化发展。截止年底,浙江省地方热电联产企业124家,装机容量404万千瓦,年发电量220亿千瓦时,年集中供热量3.8亿吉焦。
2012-2016年浙江地方热电机组装机容量及发电、供热情况见表1-3-4。
表1-3-4 浙江地方热电装机及发电、供热量
单位:个、万千瓦、亿千瓦时、亿吉焦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
地方热电企业家数 | 123 | 125 | 120 | 117 | 124 |
地方热电装机容量 | 414 | 411 | 425 | 413 | 404 |
地方热电年发电量 | 180 | 201 | 216 | 214 | 220 |
地方热电年集中供热量 | 3.4 | 3.5 | 3.6 | 3.6 | 3.8 |
2、发电企业节能环保篇
2.1 节能情况及措施
2.1.1 节能情况
2016年,浙江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发电标煤耗283克/千瓦时,比2015年下降1克/千瓦时,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克/千瓦时,折合年节约标煤21万吨。其中,统调火电机组发电标煤耗为282克/千瓦时。
2012-2016年全国及浙江火电机组发电标煤耗情况见表2-1-1、图2-1。
表2-1-1 2012-2016年全国及浙江火电机组发电标煤耗
单位:克/千瓦时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
全国 | 305 | 302 | 299 | 296 | 293 |
浙江省 | 290 | 288 | 285 | 284 | 283 |
其中:统调机组 | 290 | 288 | 285 | 282 | 282 |
注:煤耗指标统计口径为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下同。
图2-1 2012-2016年全国及浙江火电机组发电标煤耗
2016年,浙江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供电标煤耗298克/千瓦时,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4克/千瓦时。其中,统调火电机组供电标煤耗296克/千瓦时。
2012-2016年全国与浙江火电机组供电标煤耗见表2-1-2。
表2-1-2 2012-2016年全国与浙江火电机组供电标煤耗
单位:克/千瓦时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
全国 | 325 | 321 | 318 | 315 | 312 |
浙江省 | 305 | 303 | 299 | 298 | 298 |
其中:统调机组 | 305 | 302 | 299 | 296 | 296 |
2.1.2 节能措施
1、大型燃煤发电机组的高效化改造
浙江继续加大大型燃煤发电机组高效化改造工作力度,持续推进30万级和60万级省统调燃煤机组节能增容改造,截止2016年共完成318万千瓦煤电机组节能改造,通过汽轮机通流增容、锅炉微油点火等改造,平均可降低煤耗约6-8克/千瓦时,有效提高了全厂能源利用效率。
2、地方燃煤热电机组综合改造
2016年,浙江进一步加大地方热电改造工作力度,出台《浙江省地方燃煤热电联产行业综合改造升级考核评价办法》等多项政策措施,建立地方燃煤热电企业综合改造进度情况定期报送制度,全面推进地方燃煤热电机组综合升级改造。截止2016年底,已完成清洁化改造的企业数、锅炉台数、锅炉容量分别占全省总量的24.8%、35.2%和40.6%;已完成高效化改造的11家企业,其锅炉容量、发电机组容量分别占全省的23.3%、15.7%。
3、优化电力调度运行
开展常规燃煤机组有序调停,促进节能发电调度,全年燃煤机组累计调停197台次,日均调停容量达561万千瓦,提高年度发电负荷率10.47个百分点,降低相关机组标煤耗7.71克/千瓦时,节约标煤超过146万吨;充分利用智能电网调度与水电自动化系统等技术平台合理编制水库调度计划,最大限度合理利用水电资源,提高水电机组水能利用率,全年水能利用提高6.92%,实现节水增发电量2.53亿千瓦时,节约标煤7.54万吨(按标煤耗298克/千瓦时折算,下同)。在日前、日内调度环节及事后环节,采取合理安排机组出力和检修计划、滚动优化调度计划、创建节能经济调度指标体系等办法提高电网节能经济水平。
4、继续实施以大代小、有序替代
年度发电计划向高效环保大容量机组倾斜,积极安排高效机组代替落后低效小火电机组发电,2016年,我省替代发电完成交易电量68.68亿千瓦时(上网电量,下同)。其中:关停机组保留发电指标替代电量46.08亿千瓦时,在役机组替代发电共完成电量22.6亿千瓦时,可节约标煤69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38万吨。
专栏一 节能新技术——天然气压力回收综合利用 2016年12月15日,国内首个天然气压力能项目浙江衢州浮石门站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回收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及示范工程顺利完成72小时试运行,这是国内首个单级双螺杆膨胀发电机组。该工程用膨胀发电设备降压方式替代天然气调压系统中“紧急切断阀+监控器+工作调压器”的气流调压方式,回收天然气膨胀功用于发电及制冷,是对现有浮石门站天然气进出口压差压力能的回收综合利用。为保证出站天然气的温度,综合利用天然气膨胀制冷效应,采用热泵冷凝机组,解决了天然气膨胀过程中的加热问题,并回收天然气冷能用于制冰。工程建成后,系统天然气输送能力为每小时9800立方米,满负荷净发电功率为110千瓦,制冰能力为每小时2500公斤。 |
2.2 环保情况及主要措施
2.2.1 环保情况
【二氧化硫】
2016年,浙江火电机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9万吨,占全省排放总量的33.75%,较上年下降2.23个百分点;去除率为92.22%,较上年提升9.72个百分点。其中,统调火电机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万吨,去除率为97.00%,较上年提升4.59个百分点。
全省火电机组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继续下降,2016年为0.38克/千瓦时,较上年下降55.48%。其中,2016年统调火电机组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为0.11克/千瓦时,较上年下降65.46%。
2012-2016年浙江火电机组二氧化硫减排情况见表2-2-1,2012-2016年浙江火电机组发电供热用煤及二氧化硫排放量见图2-2-1,2016年浙江火电机组发电供热用煤及二氧化硫排放占比见图2-2-2,2012-2016年浙江火电机组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硫排放强度见图2-2-3。
表2-2-1 2012-2016年浙江火电机组二氧化硫减排情况
单位:万吨、百分比、克/千瓦时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
全省发电供热用原煤量 | 10256 | 10479 | 10444 | 9728 | 10482 |
全省排放量 | 29 | 26 | 22 | 19 | 9 |
其中:统调机组 | 14 | 10 | 7 | 6 | 2 |
地方电厂 | 15 | 16 | 15 | 13 | 7 |
全省去除率 | 78.0 | 79.2 | 81.3 | 82.5 | 92.2 |
其中:统调机组 | 85.3 | 88.4 | 91.1 | 92.4 | 97.0 |
地方电厂 | 60.3 | 58.4 | 62.2 | 70.4 | 83.5 |
全省排放强度 | 1.28 | 1.09 | 0.94 | 0.86 | 0.38 |
其中:统调机组 | 0.66 | 0.49 | 0.33 | 0.32 | 0.11 |
注:2016年浙江省火电机组二氧化硫排放量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火电机组大力推进超低排放并取得显著成效,另外2016年环境统计工业源污染物排放量核算方法进行调整,优先采用在线监测数据核算。下同。
图2-2-1 2012-2016年浙江火电机组用煤及二氧化硫排放量
图2-2-2 2016年浙江火电机组用煤及二氧化硫排放占比
图2-2-3 2012-2016年浙江火电机组二氧化硫排放强度
【氮氧化物】
2016年,浙江火电机组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9万吨,占全省排放总量的24.14%,较上年下降20.23个百分点;去除率为70.95%,较上年提升33.18个百分点。其中,统调火电机组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4万吨,去除率为79.07%,较上年提升34.25%。
全省火电机组单位发电量氮氧化物排放强度继续下降,2016年为0.39克/千瓦时,较上年下降68.18%。其中,2016年统调火电机组氮氧化物排放强度为0.20克/千瓦时,较上年下降76.69%。
2012-2016年浙江火电机组氮氧化物减排情况见表2-2-2,2012-2016年浙江火电机组发电供热用煤及氮氧化物排放量见图2-2-4,2016年浙江火电机组发电供热用煤及氮氧化物排放占比见图2-2-5,2012-2016年浙江火电机组单位发电量氮氧化物排放强度见图2-2-6。
表2-2-2 2012-2016年浙江火电机组氮氧化物减排情况
单位:万吨、百分比、克/千瓦时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
全省发电供热用原煤量 | 10256 | 10479 | 10444 | 9728 | 10482 |
全省排放量 | 45 | 39 | 31 | 27 | 9 |
其中:统调机组 | 33 | 27 | 20 | 16 | 4 |
地方电厂 | 12 | 12 | 11 | 11 | 5 |
全省去除率 | 15.9 | 29.6 | 30.9 | 37.8 | 71.0 |
其中:统调机组 | 20.4 | 36.1 | 38.4 | 44.8 | 79.1 |
地方电厂 | 0.6 | 7.7 | 12.0 | 25.3 | 57.7 |
全省排放强度 | 1.98 | 1.63 | 1.32 | 1.22 | 0.39 |
其中:统调机组 | 1.55 | 1.33 | 0.94 | 0.86 | 0.20 |
图2-2-4 2012-2016浙江火电机组用煤及氮氧化物排放量
图2-2-5 2016年浙江火电机组用煤及氮氧化物排放占比
图2-2-6 2012-2016年浙江火电机组氮氧化物排放强度
【烟尘】
2016年,浙江火电机组烟尘排放总量为2.5万吨,占全省烟尘排放总量的13.86%,较上年提升2.65个百分点,去除率为99.80%,较上年提升0.14个百分点。其中,统调火电机组烟尘排放总量为0.4万吨,去除率为99.96%,较上年提升0.04个百分点。
全省火电机组单位发电量烟尘排放强度继续下降,2016年为0.11克/千瓦时,较上年下降37.17%。其中,2016年统调火电机组烟尘排放强度为0.02克/千瓦时,较上年下降34.71%。
2012-2016年浙江火电机组烟尘减排情况见表2-2-3,2012-2016年浙江火电机组发电供热用煤及烟尘排放量见图2-2-7,2016年浙江火电机组发电供热用煤及烟尘排放占比见图2-2-8,2012-2016年浙江火电机组单位发电量烟尘排放强度见图2-2-9。
表2-2-3 2012-2016年浙江火电机组烟尘减排情况
单位:万吨、百分比、克/千瓦时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
全省发电供热用原煤量 | 10256 | 10479 | 10444 | 9728 | 10482 |
全省排放量 | 4.3 | 5.3 | 5.5 | 3.7 | 2.5 |
其中:统调机组 | 1.5 | 1.3 | 1.3 | 0.5 | 0.4 |
地方电厂 | 2.8 | 4.0 | 4.2 | 3.2 | 2.1 |
全省去除率 | 99.64 | 99.55 | 99.52 | 99.66 | 99.80 |
其中:统调机组 | 99.83 | 99.85 | 99.84 | 99.92 | 99.96 |
地方电厂 | 99.08 | 98.58 | 98.69 | 99.16 | 99.34 |
全省排放强度 | 0.19 | 0.22 | 0.23 | 0.17 | 0.11 |
其中:统调机组 | 0.07 | 0.06 | 0.06 | 0.03 | 0.02 |
图2-2-7 2012-2016年浙江火电机组用煤及烟尘排放量
图2-2-8 2016年浙江火电机组用煤及烟尘排放占比
图2-2-9 2012-2016年浙江火电机组烟尘排放强度
【固体废弃物】
2016年,全省燃煤发电企业共产生粉煤灰及煤渣共2163万吨、脱硫石膏357万吨,基本用于水泥熟料添加、铺路、石膏板制作等,有效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2.2.2 环保措施
(1)全面推进煤电超低排放改造
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煤电超低排放改造工作,2016年全面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截止2016年底,已累计完成55台3563万千瓦大型煤电机组的超低排放建设与改造,占30万千瓦以上煤电装机容量的90%。
(2)积极开展地方燃煤热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2016年,浙江省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开展地方燃煤热电联产企业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各地普遍在合理制定方案的基础上,进入实施和试生产阶段。到2016年底,全省145台地方燃煤热电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合计最大蒸发量17622吨/小时。
(3)探索火电企业污染物综合治理技术
省内发电企业进一步探索超低排放节能提效技术,提高脱硫脱硝除尘效率的同时降低能耗。其中,浙能北仑发电厂超低排放改造采用单塔双循环脱硫技术,其双回路工艺采用不同的pH控制加强石灰石溶解和石膏形成,从而能有效提高脱硫效率。华能烟气协同治理超低排放系统以低低温和高效除尘脱硫技术为核心的烟气协同治理超低排放系统,实现了燃煤电厂烟气协调治理。大唐乌沙山发电公司超低排放改造的脱硝部分采用锅炉低氮燃烧器升级+脱硝催化剂加层提效改造,使低氮燃烧器配合SCR脱硝发挥最大作用,尽可能的降低NOX浓度。
(4)落实环保政策
为促进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浙江出台了统调燃煤机组超低排放管理办法、差别化排污收费政策、刷卡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各类环保电价等一系列电力行业环保规章制度,加大监管力度,落实奖惩措施。2016年,浙江共70台4058万千瓦燃煤机组执行脱硫和脱硝电价,68台3978万千瓦燃煤机组执行除尘电价,32台2241万千瓦燃煤机组执行超低排放电价。2016年,浙江省支付各类环保电价款57.56亿元,促进火电环保设施高效稳定运行。
专栏二 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技术 浙江在全国率先实施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预计到2017年底全省煤电行业全面实现超低排放。浙能集团超低排放技术较多地采用多种污染物高效协同脱除集成系统,通过低氮燃烧器结合高效催化剂烟气脱硝、低温电除尘、交互式喷淋及均流增效板高效脱硫塔和湿式静电除尘等多技术手段实现多种污染物脱除,实现超低排放。 北仑发电厂超低排放改造采用单塔双循环脱硫技术,其双回路工艺采用不同的pH控制加强石灰石溶解和石膏形成,从而能有效提高脱硫效率。同时采用导电玻璃钢湿式静电除尘技术,刚性结构,极间距稳定,能长时间维持高电压,保证除尘效率。 华能烟气协同治理超低排放系统以低低温和高效除尘脱硫技术为核心,其中低低温电除尘器用于烟尘高效脱除、SO3脱除,烟气经过烟气冷却器冷却后烟尘比电阻降低、烟尘粒径加大,脱除效果显著增强,同时还可脱除吸附在灰尘中的SO3和汞,高效除尘脱硫系统用于SO2高效脱除,同时实现尘、SO3协同脱除。 大唐乌沙山发电公司超低排放改造后脱硝部分采用锅炉低氮燃烧器升级+脱硝催化剂加层提效改造,使低氮燃烧器配合SCR脱硝发挥最大作用,尽可能的降低NOX浓度,除尘部分在原有静电除尘器配置高频电源基础上进行管式热媒水烟气换热器(MGGH)改造,既可减轻石膏雨和“烟羽”现象,又提高了除尘效率,安装在吸收塔与烟囱之间的湿式电除尘器系统可以降低粉尘排放浓度。 |
2.3 非化石能源发展情况
截止2016年底,浙江非化石能源总装机容量2391万千瓦、同比增长17.78%,年发电量8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63%。其中,水电装机容量1154万千瓦、年发电量274亿千瓦时,核电装机容量657万千瓦、年发电量504亿千瓦时,风电装机容量119万千瓦、年发电量23亿千瓦时,太阳能装机容量338万千瓦、年发电量22亿千瓦时,生物质能装机容量122万千瓦、年发电量71亿千瓦时,海洋能装机容量0.41万千瓦、年发电量0.07亿千瓦时。
2016年,浙江电网光伏装机容量净增174万千瓦,同比增长106.10%。华东地区最大的农光互补地面电站—浙江江山正泰20万千瓦光伏电厂正式并网发电,同年5月嘉兴秀洲光伏小镇被列入10个省级示范特色小镇之一,实现“处处有光伏、家家用光伏、人人享光伏”,省内光伏发电装机规模与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全年受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36345个,其中居民家庭光伏24681个,受理容量128万千瓦,新增并网容量85万千瓦。
2012-2016年浙江非化石能源发展情况见表2-3、图2-2-10。
表2-3 2012-2016年浙江非化石能源发展情况
单位:万千瓦、亿千瓦时、%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
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 | 1538 | 1572 | 1757 | 2030 | 2391 |
非化石能源发电量 | 612 | 593 | 625 | 809 | 895 |
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在全省总发电量占比 | 21.50 | 20.16 | 21.46 | 27.22 | 27.98 |
图2-2-10 2012年-2016年浙江非化石能源发展情况
3、电网企业节能环保篇
3.1 总体情况
2016年,浙江电网综合线损率为4.19%,较全国电网平均水平低2.28个百分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外省净输入电量676亿千瓦时,相当于省内减少燃烧标煤2017万吨;全年向省外购入清洁水电408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1216万吨;积极开展节能服务,全年超额完成国家节约电力电量考核指标,实现年节约电力24.23万千瓦、节约电量9.76亿千瓦时。
2012-2016年外省净输入电量见图3-1。
图3-1 2012-2016年外省净输入电量
3.2 主要措施
1、支持清洁能源发展与消纳
近年,省内特高压交直流工程相继投运,大量清洁电经“两交两直”特高压线路送入浙江,充分发挥了特高压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减少省内发电用煤与污染物排放。优化系统调度运行、优先调度新能源,保证新能源发电全额消纳。最大限度安排境内浙江仙居等抽水蓄能机组调峰消纳低谷风电,不发生弃风现象,保障可再生能源接入与消纳。
2、积极促进电能替代
浙江省大力推广电能替代、构建绿色能源消费模式,积极打造机场廊桥、港口岸电、产业聚集区等电能替代示范工程,有力助推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制订“十三五”电能替代规划,明确232亿千瓦时替代目标和257个重点项目,其中,2016年完成电能替代项目3699个、替代电量80.3亿千瓦时,深挖市场潜力,完成16项电能替代标准编制,推动社会电能替代、G20杭州峰会电能替代专项工作、产业聚集区整体替代改造,推广电炒茶技术,展开“校园电气化专项行动”,有效提升电能在终端能源中的消费比重。
3、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浙江省加快城市和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建设,实现高速公路主干道及重点城市核心区快充网络全覆盖。2016年全省新增电动汽车充换电站200座、充电设施13087个,累计建成投运电动汽车快充站404座、快充桩2752个,其中浙江省电力公司投资建设电动汽车充换电站190座、充电设施12000个,快充电站202座、快充桩2314个。
专栏三 助电动汽车“行天下” 2016年,浙江省政府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全省年度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并且印发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发改委能源局编制印发浙江省充电基础设施“十三五”规划,要求贯彻国家电动汽车发展战略,推动我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快速发展。各电力企业积极落实省政府工作部署,按照浙江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十三五”规划,积极开展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建设,充电服务覆盖公交、出租、公务、专车服务和私人租赁等应用领域,实现了全国首个省份高速公路主干道及重点城市核心区充电网络全覆盖,构建了重点城市2公里充电服务圈,超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截止2016年底累计建成投运快充桩2752个、快充站404座,其中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488个、快充站124座。 有关单位共同成立浙江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产业促进联盟,浙江省电力公司担任主任委员单位,建成智能、高效、安全的充电服务网络平台(e充电)的“车联网”平台,提供权威、准确、详细的充电桩实时信息,实现电动汽车充电、使用的智能化。2016年全省电动汽车充电量1.75亿千瓦时(其中电力公司经营充电桩充电量0.18亿千瓦时)。 |
4、加强配电网节能改造,降低电网损耗
浙江电网企业不断优化低压电网,调整台区布局和结构,缩短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减少线路损耗;替换高损配变为非晶合金变压器,配电变压器增容改造,导线扩径、无功补偿装置改造等,
降低配电网损耗。电网节能改造实现年节约电量5.5亿千瓦时,占比56.32%,节约电力14.14万千瓦,占比60.38%。
5、全面推动社会节能
浙江电网企业积极推进节能技术改造与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建立节能与清洁能源技术实验室,助力社会节能。浙江电网在公共机构开展节能改造,在杭州、宁波等地实施路灯改造18000盏,推动社会实现年节约电量2.39亿千瓦时,占比24.45%,节约电力5.46万千瓦,占比22.53%。加大力度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用电服务模式,电力用户节能服务实现年节约电量1.88亿千瓦时,占比19.23%,节约电力4.63万千瓦,占比19.11%。